7-3 陀飛輪

原本只是為了追求精確度,卻在兩百年後成為收藏家們眼中的至寶。任何一款錶只要有了這直徑一公分左右的微小裝置,身價就宛如黃袍加身般飆漲。正因為如此,眾高端品牌莫不傾力研發,無論是從走時精度切入,還是加強視覺效果,陀飛輪都變得更具深度與賞玩價值

正因為如此,眾高端品牌莫不傾力研發,無論從走時精度切入,還是加強視覺效果,陀飛輪都變得更具深度與賞玩價值。


本篇相關辭典
Astrotourbillon 天體運轉式陀飛輪

卡地亞於2010年發表之設計,將擒縱機構安置於秒針上,以每分鐘一圈的速度圍繞著錶盤中心旋轉,以類似天體運轉的方式形成陀飛輪機制,既能欣賞機械之奧妙同時兼具視覺效果。

圖說:卡地亞Astrotourbillon天體運轉式陀飛輪。
Carrusel / Karrusel 卡羅素

丹麥級製錶師Bahne Bonniksen所研發,並在1892年申請專利之旋轉擒縱裝置。當初設計目的著眼於簡單又易於製作,但52.5分鐘才環繞一周的轉速被認為效率不彰,且視覺效果也遠遜陀飛輪,因此越來越稀少。直到寶鉑和雅典相繼改良,並推出特色錶款,卡羅素才又重新回到腕錶錶盤之上。

圖說:寶珀的卡羅素陀飛輪,是目前市面上極少數的卡羅素腕表。
Central tourbillon 中置陀飛輪

是歐米茄早在1994年發表的革命性創作,首次將陀飛輪機構放置中間,如此一來時、分指針便需耗費心力加以改造,於是這種將陀飛輪置於錶盤中央的獨特錶款,也成為歐米茄精湛技藝象徵。

圖說:歐米茄是錶壇中置陀飛輪的專家。
Double tourbillon 30° 三十度雙體陀飛輪

GREUBEL FORSEY的成名作品。精確來說,是一個「單體雙軸」的陀飛輪。分內外兩層框架,外層是將旋轉速率拉長至四分鐘的一般陀飛輪框架,內層反而一分鐘旋轉一圈,但軸心卻傾斜了30度角。利用不同轉速和傾斜角度,將地心引力所造成的方位差盡可能抵消。

圖說:GREUBEL FORSEY的30° 雙體陀飛輪裝置。
Flying tourbillon 浮動陀飛輪

又稱飛行陀飛輪,由德國製錶學校的波蘭裔教師Alfred Helwig在1920年所設計,因為移除了陀飛輪的上層支架,只從下方固定,在視覺上看來更清楚也更立體,因此稱之為飛行陀飛輪。

圖說:Chanel香奈兒的浮動陀飛輪以山茶花造型呈現,堪稱是製錶工藝和品牌美學的完美結合。
Gyrotourbillon 球體陀飛輪

將陀飛輪包覆在兩層框架中,而內外框架各以不同速率及角度進行週期運轉,比之傳統陀飛輪更能降低地心引力所造成之方位差,進而維持精准度。積家表從2004年發表第一代球體陀飛輪Gyrotourbillon 1 之後,便成這領域當中的佼佼者,到了2013年已經是最新第三代球體陀飛輪。

圖說:積家的球體陀飛輪,將擒縱裝置包覆在雙層框架裡,是種非常細膩靈巧的微型機械藝術。
Quadruple tourbillon 四體陀飛輪

在同一錶款中裝載了兩組30°雙體陀飛輪,每一組陀飛輪都各自連結到一套圓形差速裝置。由差速裝置來平均所有陀飛輪的轉速,藉以得到最精確的走時頻率。是GREUBEL FORSEY初期的設計概念之一。

圖說:GREUBEL FORSEY的四體陀飛輪,是品牌重要發明之一。
Stop seconds tourbillon停秒陀飛輪

陀飛輪中配備停秒機制,通過一個微型彈簧掣停螺絲擺輪,從而令佩帶者能夠準確設置秒針。不僅如此,停秒機制還可直接掣停擺輪而非陀飛輪框架,防止停秒後產生「後擺」現象,從而進一步提高走時的精准度。

圖說:萬寶龍外置陀飛輪超薄腕錶,陀飛輪配備停秒機制。
Three gold bridges tourbillion 三金橋陀飛輪

芝柏表在1860年代的原創設計,其概念是以三片夾板分別固定發條盒、傳動齒輪與陀飛輪擒縱機構。夾板最初呈直條形,後來逐漸設計出箭頭形的樣式。芝柏表也憑著三金橋陀飛輪,屢次在歐洲及美國地區奪下展覽首獎,如巴黎世界博覽會金牌獎等,由於得獎比例實在太高,評審團特頒贈廠方永久評審委員榮銜,自1901年起不得再參展,也因此搏得「錶中蒙娜麗莎」的美譽。

圖說:芝柏三金橋陀飛輪在陀飛輪美學領域,有著重大成就。
Tourbillon 24 seconds 24秒陀飛輪

24秒陀飛輪是GREUBEL FORSEY在2007年的發明,利用高轉速與傾斜角度來解決地心引力對擺輪的影響。陀飛輪框架每24秒就旋轉一周,並以25度角傾斜,更大程度地抵消了地心引力。而GREUBEL FORSEY也在此基礎上,持續鑽研傾斜角度的可能性,並製作更輕的陀飛輪框架以提高轉速。

圖說:GREUBEL FORSEY在2007年發明的24秒高速陀飛輪。
Tourbillon carriage / Tourbillon cage 陀飛輪框架

又稱籠架,相當於整個陀飛輪裝置的結構體,將擒縱叉、擒縱輪與擺輪等所有零件框起來,然後裝置在秒輪上旋轉的籠架。通常由鋼或鈦金屬材質製造。

圖說:愛彼皇家橡樹系列超薄鏤空陀飛輪腕錶40周年紀念限量版陀飛輪框架細節。
Tourbillon cock / Tourbillon bridge 陀飛輪支架

或稱為橋架,一般傳統陀飛輪在框架上方,還會有一根橫跨在機芯夾板金屬杆,固定住整個陀飛輪,以穩定這個旋轉機構,這根支架稱為陀飛輪錶橋。

圖說:萬寶龍雙桶型游絲陀飛輪,上面的雙扭線形支架,至少需費時一周完全手工製作。
Tourbillon 陀飛輪

當腕錶處於不同的位置,擺輪運作會因為地心引力影響相應地加快或減慢。而由阿伯拉罕-路易•寶璣研發的調准裝置通過令整個擺輪及擒縱裝置每分鐘於同軸旋轉一次,來平衡腕錶在不同位置所造成的誤差,成為對抗地心引力的最佳解決方案。1801年6月26日,該裝置獲法國內務大臣頒授專利權,並命名為陀飛輪。隨著科技的進步,儘管尚有其它方法更能確保腕錶走時的準確性,陀飛輪的複雜運作原理及別具創造力的概念卻至今依然叫人著迷。

圖說:寶璣Classique Tourbillon Extra-plat Automatique 5377超薄自動上鏈陀飛輪腕錶